评论

[万物相]八万大藏经

金泰翼 朝鲜日报评论员

查看韩文原文
“薄丝笠折叠宛如蝴蝶”是赵芝薰的诗《僧舞》的开头部分,这首诗的背景是韩国水源的龙珠寺。赵芝薰19岁去龙珠寺观赏僧舞后深受感动,写下了这首诗。而他再次前往龙珠寺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中叶, 他大约45岁之时。当时他不是作为文学青年,而是为将八万大藏经翻译成韩语,作为译经委员而去的。当时龙珠寺是译经的中心地。赵芝薰与徐廷柱(号未堂)一起将八万大藏经翻译成优雅的韩语,将自己人生最后的热情献给了译经事业。


金喜正(号)秋史看到八万大藏经后感叹:“这不是出于人之手,而是出于神之手。”由此可以看出翻译时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高丽先祖们为了凭借佛祖的恩德击退蒙古的侵略,16年间在8万张竹板上刻出了大藏经。一张宽72cm,高26cm,厚3cm的竹板正反面共可刻644字,合计5200余万字。因为要用于印刷,所以字全都得倒刻,比画最多的汉字达到62画。如果正面刻完,刻背面时有一个字刻歪了,就得从正面开始重新刻。但在所有经板上没有出现一个错字。

木板主要使用山樱、山梨和山茶树做材料。为了防止木板裂缝或弯曲,将所有木头在海水里浸泡了三年。在刻完经书之后,为了防止虫子啄食而一一上漆。收藏八万大藏经的板殿通风透气,可自动调节温度。1979年政府投巨资另外建造了配有最新设备的混凝土建筑,但由于不适于保存大藏经,所以没有进行转移。


直到日帝强占期,人们一直以为八万大藏经的经板为8万1258块,这是1915年日本调查公布的结果,根据这一资料,百科词典、国宝图录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资料都是这么记载的。但韩国文化财厅在将大藏经数字化的过程中发现实际木板个数要多出94张,共8万1352张。在学术界进行讨论后更正了相关记录。

在日帝强占期,朝鲜总督寺内正毅试图将大藏经全部搬到日本,但以失败告终,因为重达280吨。回顾大藏经,它完成于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在经历各种曲折之后仍然能保存完好,流传至今,可谓是一个奇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八万大藏经现代化,通过八万大藏经增加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并且创造出类似的文化遗产,传给我们的后代。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输入 : 2015-08-12 09:10  |  更新 : 2015-08-12 09:10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