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评论]德国总理科尔给韩国萨德事件的教训

崔普植 朝鲜日报前任记者

查看韩文原文
1979年12月12日是世界历史的纪念日,因为这一天是扣动美苏冷战结束扳机的日子。

当天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美国、英国、法国、西德的外交和国防部长们举行了会晤。与会者最终在几乎历时十个月的应对苏联战略协议上签了字。在签字期间,他们肯定感受到了核战争的幽灵在眼前徘徊的心情。

那一年,苏联开始在波兰和捷克部署SS-20中程核导弹,整个西欧都在射程范围内。战略核武器的天平开始偏向苏联一方。面临致命安全危机的西方阵营,自然会联想到二战噩梦,从而做出了激烈反应。

他们为了对抗苏联的核导弹,一致同意采取在西德部署潘兴二型等美国核导弹的强攻战略,同时和苏联方面进行“同时撤除核导弹”的谈判。这就是成为现代史分水岭的“双轨决定(dual track decision)”。如果谈判破裂,可能导致核导弹部署数量增长或爆发赌上尊严的核战争。

西德为不得不在自己领土上部署美国核导弹而烦恼不已。左派政党社民党领导人赫尔穆特·施密特总理承受着苏联的压力。施密特是“以和解代替实力对决来实现和平”的信奉者。他和苏联总书记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私交很好,和东德的对话也很顺畅。

施密特希望在美苏的力量对决中扮演“平衡者”角色,两次访问莫斯科,和勃列日涅夫进行会晤。这期间,在西德部署美国核导弹的事情没有任何进展。西方阵营有人质疑:“西德在达成一致意见后做出这种行为,还值得信赖吗?”美国情报部门也认为他背叛了西方。被西方阵营怀疑的施密特甚至没能获得社民党内部的支持。他甚至在会议上做出疑似想从“双轨决定”协议中退出的发言。

施密特的模糊态度受到了西德国内气氛的影响。大街上,“反核和平运动”的大旗下聚集了几十万人的示威队伍。他们连日指责西方阵营对抗苏联核导弹威胁的“双轨决定”是“战争挑衅者的政策”,美国及其伙伴国就是战争的挑衅者。但示威队伍却没有提到引发这一切状况的苏联核导弹。

施密特政府被“双轨决定”引发的社会混乱和高失业率、经济低迷等逼到了墙角。他由于不被议会信任而辞职。之前在执政中获得高分的施密特为什么会走向低谷呢?这是因为他没有顺应国际政局的巨大变化。当时缓和政策的氛围正在消退,美苏间的对抗不断走向高潮,但他依旧沉迷往返于二者间的“脚踩两只船外交”。他相信自己可以在两个强国间进行积极的引导,没有看到自己的局限性。此后,施密特被评价为“忠于在美苏之间做翻译工作”。在巨浪袭来的决定性瞬间,他没能在任何一个阵营里站稳脚跟。

在施密特之后继任的科尔总理组建了右派联合政府。科尔上任1年后,部署了美国核导弹。他说:“如果不开始部署核导弹,我们和美国的关系就会蒙受巨大打击,和西方阵营的联合也可能瓦解。”西德部署核导弹给苏联造成了压力,导致1987年底签订了核导弹缩减条约。这是冷战终结的信号弹,导致了德国统一和共产帝国苏联的崩溃。

科尔对当时的情况作了这样的总结:“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历史的长远眼光,他们逐渐在只纠结于现实的世界观里感到自我满足。”因此,在面对自由和人权等民主主义共同价值的重要问题时陷入迷惑,用同样的视角看待美国和苏联。这不仅是经济和外交方面的危机,也是精神和道德方面的危机。

中美在南海的霸权斗争正在形成新的冷战格局。部署萨德的矛盾也许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平时要计算好外交和经济的损益,但在决定性的瞬间要选择哪种价值和阵营,会决定国家的命运。看到最近中国表现出的各种“蛮横”行为,令人怀疑这是否符合“大国的胸怀”。如果没有韩美同盟关系,过去韩国又怎么承受得了中国的压力。我们不希望被视为“属国”,要看着中国眼色才能过好日子。

输入 : 2016-07-28 14:41  |  更新 : 2016-07-28 14:49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