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人认为捷克是首次引进核电,但这次将安装韩国承揽的核电机组的杜科瓦尼地区已经有4座核反应堆在运行。包括位于布拉格以南100公里的特梅林的2套机组在内,捷克的6套核电机组已经运营了近40年。
包括捷克在内的东欧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煤炭火力发电比例较高。但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需要逐渐缩小火电的占比,所以更倾向于用原子能代替火电。因为对于希望提高制造业比例的这些国家来说,核能比可再生能源更有利于稳定地获得大量电力。
捷克的制造业有可以追溯到奥匈帝国的历史传统。以大众集团旗下品牌之一的斯柯达(SKODA)的大本营捷克为例,汽车占总出口的24%,占总就业的14%。为了应对经济增长和气候变化的电力需求,捷克政府早在10年前就决定通过长期能源战略提高核电比重。根据2015年确定的能源战略,决定到2040年将核能在电力生产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46%至58%,此次韩国承揽的两座核反应堆就属于上述计划。
捷克政府为了长期扩大核电,还积极建设废燃料的处理设施。已经在2020年选定了4个候选地,其中一个在2025年确定为最终处置场用地,计划2050年以后开始建设,从2065年开始在这里储存废燃料。而韩国别说处理场选址,连相关法律都没能制定,和韩国相比,捷克真正的核电强国。
捷克天生与核电有着深厚的渊源。捷克波希米亚地区的土壤中含有最高20倍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铀,捷克也是欧洲第一个开始大规模开采铀的国家。在名为“亚希莫夫”的地区从1840年代起开采铀并供应到欧洲乃至美国的国家是捷克。在不懂得核分裂原理的时期,铀的用途是玻璃着色剂。含铀的玻璃呈淡淡的绿色,在黑暗中也能发光。发现钚、镭等的居里夫人实验室里堆积如山的矿物质也是在捷克开采的。
进入20世纪以来,捷克的铀成为强国争夺的对象。1940年德国占领了亚希莫夫的铀矿场,1945年9月苏军控制了矿山。正在紧急推进核开发的苏联施压要求将亚希莫夫矿山生产的全部铀运往苏联。最终,当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签署协议,将生产的大部分铀供应给苏联。即便如此,捷克仍能够加入可自主拥有总产量10%的保留条款。
工学发达的捷克斯洛伐克从1940年代后期开始努力开发与原子能相关的独立设施,1957年9月在实验用反应堆上成功开始了核裂变。此后,在1960年代末还自主制造了气冷重水反应堆方式的A-1反应堆并投入使用。但由于安全性和电力批量生产的限制,捷克斯洛伐克接受了苏联的加压型轻水反应堆(VVER)的建设方案,在杜科瓦尼地区建设了4座反应堆,从1985年开始投入使用。如果韩国承揽的核电站按照计划从2038年开始投入商业运营,将出现冷战时期建设的前苏联核的反应堆和21世纪大韩民国的核反应堆共存的奇特面貌。
捷克在制定长期核电站扩大政策、建设能够支撑这一政策的废燃料处理场, 同时说服采取去核电立场的EU(欧盟),努力将核能作为本国能源的基础。其结果是捷克正在实现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的目标。对于急于效仿其他国家政策的韩国来说,捷克在考虑本国情况的同时,不断推进独立的能源政策,值得韩国思索很多。
法国20多年来未能新建核电站,出现人力短缺……找不到焊工,从美国招人来工作
在捷克核电站订单过程中与韩国的韩水原竞争到底的是法国电力集团(EDF),是与韩国电力类似的国营电力公司。
今年3月法国总统马克龙为了拿下捷克核电站的订单访问布拉格。另外,他还为在欧盟(EU)层面让原子能被认定为绿色能源,为成为资金支持对象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尽管付出了这些努力,EDF继2009年的阿联酋(UAE)之后,在与韩水原的第二次竞争中再次败北。由于捷克核电站订单失败,EDF除了法国国内的核电站外,在海外没有拿到新的合同。
EDF的失败原因有很多,但核心是未能建立对其遵守工期和预算的信心。最近EDF完工的法国弗拉芒维尔3号机组,原本的竣工时间是2012年,工期推迟了12年。因此,建设费用比当初超额了99亿欧元(约14.86万亿韩元)。
曾经号令世界核能行业的EDF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2000年代初期以后的20多年来在国内未能建设新核电站的打击很大。由于大规模人力退休的状况,他们正在经历经验丧失和技术人力不足的情况。典型事例是2022年在法国核电站发现了管道漏水问题,由于找不到焊工解决,最终不得不从美国请人过来。
法国核电行业共有22万名人员被归类为老龄化人力,但聘用新人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年轻人喜欢在媒体受到关注的可再生能源领域。法国的事例很好地展示了为保持核能行业的竞争力,通过不断的招标和投标来持续让人力流入,维持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