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日上任的新任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历史问题上一直采取转变的态度,但在安全领域一直主张扩大日本的作用。在当选自民党总裁之前的9月25日,他在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发表的题为《日本外交政策的未来》的文章中提议创建“亚洲版北约”作为遏制中国、对抗中俄朝核同盟的方案,在该框架之下,让美国将核武器运入区域内,与同盟国共享核武器。此外,为了支持新的安全战略,在制定国家安全基本法和修改和平宪法的同时,他还主张将美日安全条约升级为普通国家之间的相互防卫条约。
石破茂的主张与10年前通过对现行宪法的重新解释,为集体自卫权奠定依据的安倍晋三的安保政策一脉相承,但作为其背景的东亚安全格局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在出现俄朝同盟、朝鲜大幅增强核导弹战斗力的情况下,如果中国的核战斗力也加入,美国的延伸威慑可能会失效,石破茂的战略眼光值得关注。
石破茂引进和共享核武器的提案的前提是废除1967年时任首相伊藤荣作发表的“无核三原则”,即“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的原则。日本一直坚持“无核三原则”, 即在国家安全依赖美国延伸威慑的同时,禁止在日本受到攻击时为保卫日本搭载核武器的美国战略潜艇和战略轰炸机在日本停靠和着陆。
这种无核原教旨主义是世界上第一个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创伤的产物,但也给大韩民国的安全带来了麻烦。美国的战略资产越靠近韩半岛,对朝延伸威慑的可靠度和执行力就越强,因此让韩国国民放心的效果就越大。那么搭载核武器的俄亥俄级美国战略潜艇从横须贺和佐世保的美国第七舰队核心基地起航将不受限制;如果战略轰炸机能在橫田和嘉手纳美国空军基地着陆,美国战略资产在韩半岛周边经常展开或更频繁地出动会变得比现在容易得多。此外,如果美国与韩日建立北约方式的核共享体制,也将发挥比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更能加强对朝遏制力的效果。但不同于北约1970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生效前就开始实施的核共享体制,在东亚引入核共享体制可能会引发削弱核不扩散体制的争议,在国内也会引起从北和反美势力的强烈反对。
石破茂升级与美国现有的双边同盟体制,使其发展成“亚洲版北约”的观点的现实性还存在疑问。集体安全体制的生命力来自威胁意识和安全利害关系的共性。北约成员国之间没有分歧,认为苏联是共同的敌人,如果一个成员国遭到苏联的侵略,其他所有成员国也都视为本国被侵略,没有国家反对共同与苏联开战。此外,欧洲在安全问题上进行多边协商和解决的传统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始,已经积累了近4个世纪。
但在东亚,各国的威胁意识和安全利害关系各不相同,缺乏构建集体安全体制的政治基础,多边安全合作的历史也时日尚浅。例如,很难想象韩国以中国攻击日本或菲律宾为由与中国开战,如果韩国受到中国的攻击,日本或菲律宾的情况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归根结底,东亚的安全问题只能通过与美国的双边同盟体制来解决,除了用连接双边同盟的微型多边主义(mini-lateralism)来完善之外,没有现实的对策。韩美日三方安全合作体制是唯一具备对抗核武装的朝鲜和中俄朝三方联盟的实际能力的多边框架,但现阶段似乎不可能将其发展成三方同盟。
石破茂的构想在自民党在日本国会获得修宪所需议席之前,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韩国国内对日本扩大军事作用的反感也不容小看。尽管如此,从大韩民国安保的角度来看,还是有认真讨论的余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