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曹国事态时也出现了阵营对峙,但这是围绕权力实权人物的局部冲突。2016年弹劾时,朴槿惠采取了被动的态度,政界也就推进弹劾达成了大体的共识,因此没有发生太大的冲突。现在尹锡悦本人不承认错误,他甚至向支持者发出抗战的信息,号召进行强烈抵抗,称戒严是为了“铲除反国家势力”而行使正当的权力。
朝野进入了全面战。在野党假装是带着袖标的占领军,试图接收国家权力,执政党表示不能为“李在明大选计划”铺平道路。在野党嘴里不断涌现“总统死刑”“开枪逮捕”等令人毛骨悚然的话,执政党反击说:“即便如此,李在明也不行。”广场上对峙的阵营对决演变为围绕国家认同感的价值战争。他们将彼此定义为“内乱势力”“反国家、从北势力”,是不可能共存的对象,高喊铲除对方。这只是没有拿枪,实际上是在打内战。
内战的本质是无政府状态。现在国政正走向这一边缘。围绕总统逮捕令的混乱暴露了公共权力中心崩溃的现实。总统拒绝接受拘捕令,把司法推入了阵营对决的领域。究其原因,是以“政治”为首的公搜处的蛮横执法。公搜处在内乱罪调查权争议尚未消除的情况下,避开管辖的首尔中央地方法院,通过西部地方法院展开了“拘捕令选购”。法官甚至在拘捕令中加入了排除适用扣押、搜查例外条款的越权内容,让情况火上浇油。
在总统官邸,发生了公搜处和警卫处隔着隔离墙对峙的一触即发事态。公搜处对警卫处干部进行刑事立案后,尹锡悦方面对公搜处和警察首脑部进行了反诉。甚至出现了公搜处将拘捕令的执行交给警方,警方拒绝执行的情况。国家机关之间彼此冲突,司法行政混乱不堪。在此过程中,民主党实际上指挥着警察和公搜处,用政治污染了调查。
作为宪政最后堡垒的宪法裁判所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与李在明的审判越来越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宪法裁判所在处理尹锡悦弹劾案时将“迅速”放在了“公正”的前面。宣布每周进行2次审理以加快速度。如果宪法裁判所接受民主党方面的要求,从弹劾追诉的理由中去掉内乱罪的部分,争议将进一步扩大。法治是支撑国家的基本框架,如今却闹到了动摇法治的地步。法律解释和执行划分为不同的阵营,宪政制度的可信度也受到了质疑。
现在内战的状况是尹锡悦激发的,是李在明的民主党主张的。因戒严和不接受调查而扔出了炸弹的是尹锡悦;因为大选焦躁症而“污蔑为内乱”,增加了不确定性的是李在明。尹锡悦问题的解决方法相对简单。如果宪法裁判所承诺秉持公正的审理,警方收回内乱调查权并依法执行,总统就没有了拒绝的理由。
民主党不惜陷入无政府状态的蛮横行径显得更加严重。刚当上代理总统就弹劾追诉总理,到处贴“内乱叛国者”的标签,扩大并再生产出混乱。他们甚至不惜发表煽动流血的言论,称“要弹劾5名长官,瘫痪国务会议”或“(对逮捕总统一事)下定了抬着棺材出门的决心”。甚至将代理总统崔相穆污蔑为内乱的同谋者,进行了告发。只要是为了李在明大选的计划,即使经济崩溃,即使危机降临也无所谓的鲁莽令人毛骨悚然。
在绝妙的时机在国内上映的《Civil War(美国内战)》是一部以在美国发生的内战为设定的揭露现实的影片。就像在2021年占领国会大厦的暴动中看到的一样,一分为二的美国的分裂景象无论何时爆发都不会让人感到奇怪。但美国存在坚固的自我保护系统。有以国家为中心的精英集团,即所谓的“大人”,有在危机面前超越政派的政客,有受信赖的司法部。凭借这一系统的力量,阻止极端分裂、避免冲突就是美国民主主义250年的历史。
韩国没有“大人”,政治只有政派性占上风,对司法部的信赖很薄弱。所以当下内战的这种混乱局面会如何收场,更令人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