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黄信封法》的担忧与反对舆论正从韩国产业界蔓延至驻韩外国企业。该法案为下游企业工会与上游企业进行集体谈判开辟道路,限制企业就非法罢工损失提出索赔。现距离生效仅差8月4日国会全体会议通过这一步。尽管立法的初衷是保护劳动者权益,但保护力度过大,外界担忧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活动举步维艰。
因政府和执政党不顾诸多副作用担忧,执意要强行通过立法,大韩商会、韩经协等8大团体于29日发表联合声明称:“远超担忧,难以抑制惨淡的心情。”韩国GM、波音韩国等800余家美国企业加入的驻韩美国商会(AmCham)也就该法案发表立场文称:“深表担忧”,“美国的对韩投资可能出现减少。”28日,驻韩EU(欧盟)商会也发表声明称:“(黄信封法)是把企业家变成潜在罪犯的法律”,“可能撤出韩国。”这些驻韩外国企业的担忧很快就会上报至各国政府及企业总部,甚至引发通商问题。
法案一旦生效,企业将被迫与数百余家下游企业逐一进行劳资谈判,建设海外工厂也需获得工会同意。更棘手的是法律上“用户”的定义模糊,还需另行打官司争辩究竟谁是用户。尤其在与美关税谈判中担任核心角色的造船业,因合作企业众多,预计将遭受重创。
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增加、法律风险升高,谁还会投资韩国?这很可能导致勉力坚守产业现场的韩国企业大规模逃离本国。《黄信封法》之类的反企业法案最终只会导致企业价值下跌,在股市引发“韩国打折”。
劳动者的正当权益理应得到保护,但万事皆应有度。政府与执政党哪怕是装装样子,也请倾听一下支撑韩国经济的企业正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