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出国,目的何在?

朝鲜日报/文:邵薇(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韩国语系博士研究生)

我时常想,出国留学到底为了什么?是多了父母的骄傲,还是手里的钞票? 出国到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改变?

老一辈出国的初衷是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造福自己的国家。过去我们中国落后过,不学人家就得挨打。所以祖辈们选择了出国。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他们有的硬件设施我们也已拥有或将要拥有了,出国似乎已经消失了它的意义所在。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可以通过远程来听课,各种异国风情的商品基本上也都能在互联网上买到。在世界一体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出国到底是否有其价值?

在我看来,当今意义下的出国,比起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的借鉴,我们更不应忽视对方国家的软件力量。也就是要吸取好的理念和意识,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当然我们为的不是反过来打倒别人,而是为了让思想保持流动,不断更新,不至于一味沉溺在物质享乐中。

我主要想举一个例子,就是韩国人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生活方式。作为一名在韩国的留学生,我注意到我们中国人在国外基本都能入乡随俗,不随地扔果皮垃圾,做垃圾分类。因为别人都这么做,你不做就会受到社会谴责,有时甚至还要缴纳罚款,这点相信留学韩国和日本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问题是经过深造回国后,很快又回到原来的自己,重蹈以前的生活方式了。

韩国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普遍很强,这让许多发达国家都自愧不如。我看见就算是平时很懒很邋遢的韩国人,都会把垃圾分类当作顺其自然的事,这是种意识,也是种习惯。韩国是从1995年开始普及垃圾分类和计量收费制度的。垃圾主要分为食品垃圾,一般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以及大型废弃物品。把每周固定的一天定为垃圾回收日,小区居民要在指定时间将分好类的垃圾丢掉。垃圾要用指定的垃圾袋装起来,而且根据大小体积的不同,袋子的价钱也不同,这就有效减少了垃圾数量。丢弃大型废弃物时,比如说家具冰箱什么的,在韩国也是收费的,不能随意扔,这也就提醒人们在购物时谨慎消费,从根本上减少了垃圾。

垃圾分类,看似是件日常琐碎的小事,其实是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大事。早在1957年北京就提出了垃圾分类,据说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的城市。直到2000年,才开始在全国限定8个垃圾分类试点的城市,北京人们欢腾了好一阵,可终究还是没能‘推行’下去。 国家为了处理过剩的垃圾,已经增设了焚烧厂,但这仍架不住日均1.84万吨(北京)的涨势,这样,来不及焚烧的垃圾就要进填埋场。中国的城市垃圾80%以上采用的是填埋处理,也就是说很多城市都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

从上个世纪起就被频繁提到的环保,应当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我知道很多人也已经迫不及待国家出台政策,增设分类箱。政府也愈来愈关心民生问题了,只要呼声够响亮,总会得到重视的。

因此,一方面要不断向政府请愿援助,一方面还要自救。也就是说在治理之前,从根源上减少垃圾。我们每个人都是垃圾生产者,都应环境问题负责。然而,国内大部分人并不熟悉分类,尤其是长辈们,这不能责怪他们,因为他们没有接受相关教育的机会。但是长辈们往往能做到从源头上减少垃圾,适度消费,传承了艰苦朴素的中华美德,然而这点在现代人的身上却很难发现。年轻人是促进消费的主要动力,其它暂且不论,据统计,我国食品垃圾占到70%左右,而韩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食品垃圾仅占垃圾总量的30%。逢年过节,婚礼典庆之后的食品垃圾就会给环境带来很大压力。而韩国从婚礼到葬礼,大部分仪式的风格都是十分简单朴素的。

在我住的寝室里,我和室友有三个袋子,分别用来装废纸,塑料废品,还有一般垃圾。食品垃圾和瓶瓶罐罐的东西就随时扔到指定垃圾桶里,每天都会有清洁工来统一打包。养成这种习惯后,回到国内就难免会不适应,因为即使你在自家做好分类,到了小区垃圾箱还是只能一股脑丢进去,每当这个时候就难免有些沮丧和心疼。而且时常得不到他人的理解,见我把塑料和废纸分开,再把废报纸张张铺平才肯扔掉,有人曾说,哎呦,出了几年国就变成外国人啦。这种话让我一度陷入苦恼和怀疑之中,我知道人家没恶意,我也只不过是想更好的做个中国人而已,可是难道这种坚持只是无用功吗?

直到与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交谈之后,我才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与这位广州教授的结缘是在某个学会上,他和他爱人都对环保事业很感兴趣,也曾参访久居过许多国家。他告诉我虽然国内大部分人都不这么做,但他们一家还是坚持垃圾分类。影响别人是要靠时间的,首先自己要做好,然后要给他人以宽容。听了他的话,我立刻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是的,在这个问题上是不能操之过急的,因此要坚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出国,固然是一个很诱惑的字眼,但是出国到底带给我们什么了呢?作为有出国经历的留学生,要把在国外学到的好的意识带回国内,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假如回国之后,就又被同化过来,那出国的意义何在?比如说环保,留学韩国期间养成的垃圾分类习惯,是一定要带回本国的,只要一个人坚持下来,就有可能影响到他的家人和子女,唤起更多人来思考、以致于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输入 : 2014-10-06 14:25  |  更新 : 2015-02-02 13:40

推荐这则新闻 推荐这则新闻(6)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