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左)、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中)和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右)上月24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北约(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峰会上会面。/法新社、韩联社
他们正试图建立包括从常规战力到核武器在内的军事安全合作体系。在持续了近80年的美国与欧洲的“大西洋联盟”因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上任后出现动摇之后,欧洲各代表国家们为了自卫而团结起来。《纽约时报》(NYT)对此解释称:“欧洲正在为‘没有美国的未来’做准备。”
马克龙此前于本月8日起对英国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与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举行会谈,还签署了内容包括两国在使用核武器时进行相互协调的方案的《诺斯伍德宣言》。此举可以解读为,作为欧洲仅有的两个拥核国,双方表达了通过核武器运用合作以扩大欧洲核保护伞的意愿。此后,本月17日,英国首相斯塔默与德国总理默茨在伦敦会晤,签订了旨在加强国防和安全领域全方位合作的《肯辛顿条约》,其中包括联合开发远程打击武器、外国入侵时提供军事支持等事实上达到军事同盟水平的合作条款。尤其是其中写道“将持续就核威慑力等安全问题进行全面对话”,暗示了英国的核保护伞可能扩展到德国。
- ▲ 制图 = 宋允慧
此前,三国领导人曾于5月一同访问乌克兰,展示了提供战后重建和安全保障的意愿。英国和法国还结成了“意志同盟”,准备为战后维护乌克兰安全派遣维和部队,且正在推动这一行动。他们计划不久后在巴黎设立总部并召开创立会议。
这三个国家搁置分歧、团结一致的背景,是对美国主导的现有的北约体系可能不会再发挥作用的担忧。《纽约时报》称:“他们的合作是对特朗普外交冲击波的直接应对。”这不仅是外交事件,还意味着欧洲对美国失去了信任的不安,以及外交格局的“大转变”。
特朗普最近继续就履行北约章程第五条发表“有条件”的言论,刺激了欧洲盟国的危机意识。去年他还表示“不充分使用防卫费的国家,美国将不会为其提供保护”。默茨对此表示:“安全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我们的责任。”表明必须加强欧洲主导的应对能力。三国主导的安全体系与其说是想取代北约,不如说更具有“B计划(应急计划)”的性质,但《华尔街日报》表示:“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导致美国在欧洲影响力的削弱。”
由三国主导的潮流正在向欧盟(EU)层面扩散。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21日对英国《金融时报》说:“亚洲的多个伙伴国家都受到了(特朗普的)美国的伤害。欧洲必须进一步加强与这些亚洲民主国家的安全合作。”这可以理解为,与因美国的“本国优先主义”而出现安全局势动荡的亚洲国家处境相似的欧洲应该团结起来。
欧盟23日通过与日本举行首脑会谈,决定启动“欧盟-日本竞争力联盟”,此举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双方将借此讨论美国关税争端引发的供应链多元化问题,提出合作方案。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强调防卫费的)美国‘有条件’的安全承诺,成为了促使欧洲各国在安全、技术和经济领域追求(不依赖美国的)自主性的决定性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