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日,在瑞士日内瓦美中关税谈判结束后,中国副总理何立峰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会谈氛围是坦诚的、具有建设性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新华社,韩联社
- ▲ 10日,位于瑞士的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的瑞士大使官邸。美中两国高级官员自当天起在此进行了为期2天的旨在缓和贸易战的谈判。/AFP,韩联社
但何立峰使用的“坦诚、具有建设性”是国家谈判中双方存在意见分歧且难以立即达成妥协时常用的委婉表达。实际上,他在谈及当天的谈判时明确表示:“我们将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为进一步弥合分歧和深化合作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向记者表示:“很高兴地告诉各位,美国和中国在非常重要的贸易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探讨富有建设性。”他表示:“理解我们多快能够达成协议至关重要”,“可能是因为两国间的分歧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大。”他评价中国谈判代表团称:“他们是非常果断的谈判者”,“这次谈判秉着合作、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精神进行。”
10日谈判首日,两国贸易自(当地时间)上午10点到下午8点以非公开形式进行,次日继续“马拉松谈判”。据悉,双方集中探讨了将过高的关税降至合理范围的方案。截至4月,特朗普政府对自华进口商品加征了145%的关税,中国也对美国商品征收了125%的报复关税,两国贸易实际上已经中断。美方派出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贸易代表办公室代表杰米森·格里尔,中方派出何立峰与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次官)李成钢等出席谈判。
首日会议结束后,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发文称:“今天在瑞士与中国召开了非常好的会议”,“探讨了诸多事宜,在很多方面达成了协议。”他还评价称:“以友好且富有建设性的方式就完全重设(贸易关系)达成协议,希望中国市场对美国企业更加开放”,“取得了极大进展。(GREAT PROGRESS MADE!)”与之相反,习近平自7日起对俄罗斯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直至10日都在向国内外传递中国不会向美国低头的信息。中国官方媒体也仅对美中谈判日程进行了简短的粗略报道。
开启对话本身是积极的信号,但美中间认知差异巨大,舆论认为双方很难立即取得肉眼可见的成果。观测称,因两国立场差异巨大,且涉及到领导人颜面问题,此次谈判恐无法达成全面的贸易协议。实际上,在9日,即谈判前一天,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表示:“特朗普总统坚持不会单方面降低对华关税的立场。我们需要中国做出实质性让步。”在此之前,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对华税率80%较为合理”,但发言人淡化含义称:“只是总统抛出的数字。”
除报复关税外,中国还通过中断对尖端产业至关重要的稀土等的出口来对美施压。在关税谈判前的7日,中国央行人民银行宣布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p,政策利率下调0.1%p,出台了应对长期战的措施。与此同时,中国代表团坚持“关税战争是美国发动的”这一原则,重申美国政府应首先取消对华加征关税的既有主张并开始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