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日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右)和当选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握手致意。
习近平和李克强组成双人体制,今后10年领导中国。
照片=NEWSIS
中国“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7日落下帷幕。
会上选举了今后10年领导中国的主要领导人,同时确立了新一届政府经济政策的方向。
习近平和李源潮分别当选主管政务和外交事务的国家主席和副主席,李克强当选主管经济和民生的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在就职记者会上提出了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这三大课题。
◇改善民生或重于政治体制改革就任主席后掌握党政军三大权力的习近平决心要通过严格执法打击腐败行为,他表示:“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但他并未提及中国面临的政治体制改革难题。
过度投资导致的经济过热和设备过剩一直使中国饱受煎熬,因此,中国将改变经济政策的重点,减缓增长速度,致力于稳定民生。
从政府组织重组中明显可以看出新一届政府重视的领域。
新一届政府新设了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海洋局、国家能源局。
这表明中国政府将把重点放在扩大社会基础设施、改善户籍制度、独生子女问题、食品安全、媒体问题以及海洋、能源等国家战略问题上。

◇领导班子中的市场主义者 近三十年来,理工科大学出身的领导们引领中国,而现在交给两名法学博士和一名经济学博士,即所谓的“文官”。
习近平和李源潮是法学博士,李克强是经济学博士。
有人说:“中国新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是根据经济原理依法处理”,这也和领导人的履历有关。
也就是说,过去“人治”大过“法治”、“政治”先于“市场”的中国将掀起变化浪潮。
尤其受到关注的是国家副主席和总理。
李源潮和李克强是市场主义者、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的学生。
在提出市场经济会被骂为“卖国贼”的时期,厉以宁就曾主张中国推行市场经济并将国企转型为股份公司,所以一度被称为“厉股份”。
李源潮和李克强曾与厉以宁合著《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一书。
李克强夫人是英文系教授,本人也是历届领导人中英语最好的一个。
李源潮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中第一个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人,拥有全球化的目光。
可以说,负责政务和经济的领导人具备了可以默契配合的条件。
◇李克强经济政策的核心是“3C”今后10年主管中国经济的李克强的经济政策核心可以概括为3C,即消费(consumption)、城市(city)和环境(clean)。
1949年至2007年的58年里,中国银行贷款总额为26万亿人民币。
但2008年以后,中国政府为克服金融危机而在短短4年里释放了30万亿元。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发行国。
以今年2月末为准,中国的货币供应量(M2)达100万亿,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9倍。
结果导致房价暴涨、生产设备过剩、企业陆续倒闭。
中国过去的这种投资和出口主导型增长模式遭遇瓶颈。
因此,新一届政府计划,推行以消费为核心的增长战略,扩大财政赤字,扩大福利支出,促进消费,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李克强表示:“未来10年发展的基本动力就是靠城市化。
”李克强硕士和博士论文的主题分别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
来自安徽省农村的李克强梦想了25年的“农村城市化”现在逐渐成为现实。
习近平执政时期,中国将推进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计划。
到2015年新建3600万套住房、到2020年让4亿农村人口迁居城市,这些项目的总指挥自然是城市化问题专家李克强。
中国政府还决定给予2.6亿农民工城市户口,并再让1.4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农民工是指户籍在农村,但在城市打工的人。
李克强推进的城市化不同于钢筋水泥打造的城市化。
他将通过大规模环境投资打造“清洁城市”。
为了让移居到城市的4亿农村人口生活在没有污染的绿色城市中,中国政府将在10年内投资40万亿元人民币。
到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8.5亿,比美国和欧洲城市人口总和还要多。
他们的购买力有望彻底颠覆中国内需和世界消费市场。
曾经购买中国产品的西方国家在不久的将来可能竞向中国出售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