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4日将迎来就任100天。
目前安倍内阁一直保持着70%左右的高支持率。
安倍刚就任首相时大多数人还认为他是“不擅长经济的理念型首相”。
但出乎人们的意料,安倍就任后立刻推行全方位经济扶持政策,促使股价暴涨,支持率迅速提高。
2006年,安倍作为战后最年轻的首相备受高度关注,但短短一年后便以健康问题为由辞职。
《日本经济新闻》3月31日报道称,安倍最近之所以彻底改变,正是因为他的“坎坷经历”。
据说,安倍一有空就会参考一本连夫人都没有看过的“秘密笔记本”。
这是一本“反省笔记”,内容包括卸任首相后对失败原因的分析和各种政策构想。
◇用业绩说话2006年第一次担任首相期间,安倍致力于修改宪法、加强爱国教育等意识形态政策,结果被评为“不擅长经济的政客”。
但此次完全不同。
他保留了有关政治趋向的竞选纲领,表示会通过专家会议进行讨论,目前把重点放在经济政策上。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面第二位)3月30日抵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后,和蒙古国总理诺罗布•阿勒坦呼亚格(最前面)一起参加欢迎仪式。
这是日本首相7年来首次访问蒙古国。
据分析,安倍今年1月访问越南、泰国、印尼后此次又前往蒙古国是为了联合对中国不满的亚洲国家来牵制中国。
照片=美联社、NEWSIS
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表示:“安倍首相认为说一百句话不如拿出一个成果,他正在为此而努力。
”安倍不断推出全新政策,例如直接向企业施压让他们提高工资,为刺激消费而实行“奖励提前继承财产的税制”等。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能否成功现在还不能确定,但他确实通过各种政策让国民感受到一度软弱无力的日本经济开始发生变化,这使他的支持率不断上升。
对于呼吁自己修改宪法和参拜靖国神社的支持势力,安倍安抚说:“会在7月举行参议院选举后予以推进。
”◇重用竞争者、掌控自民党安倍内阁顺利前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党内和谐和内阁人事任命。
他2006年第一次组建内阁时任命的内阁成员大都是自己的身边人士,因此受到“朋友内阁”的指责。
当时的内阁成员经常失言,资质也受到质疑,导致支持率暴跌。
但此次组建内阁时,他大举启用了有内阁经验的非主流重量级议员,从而防止了有关资质的争议并掌控自民党。
他还将曾在总裁选举中和自己展开激烈争夺的石原伸晃、谷垣祯一分别任命为环境兼核电大臣和法务大臣。
备受国民欢迎的石破茂议员被任命为相当于党内二把手的干事长。
民主党政府因主流和非主流之间争斗不断而自取灭亡的经历成为反面教材。
安倍将自己的身边人士安排到首相室参谋等不太起眼的位置,让他们在背后协助自己的政策。
◇实体经济以及中日矛盾恐影响长期执政考虑到2007年因频繁腹痛等健康问题而辞去首相职务的经历,安倍经常公开自己晨练的运动场景,以“炫耀体力”。
但是,安倍经济学引发的日元贬值现象导致进口物价上涨,实体经济也未见复苏迹象。
日本政府最近公布的2月份矿工业生产指数环比下降0.1%,失业率为4.3%,环比提高0.1个百分点。
如果实体经济不能尽快复苏,国民对安倍经济学的追捧将变成失望。
日本因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主权问题与中国发生严重的外交纷争,但安倍并未提出可以缓和矛盾的战略。
如果中日矛盾进一步恶化,对中出口规模将会减少,日本经济恐因此而遭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