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国紧缩银根不寻常 韩经济雪上加霜

朝鲜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安勇炫/记者 金正薰

查看韩文原文

上周,中国金融市场陷入“恐慌”。
银行之间拆借利率盘中一度涨至13.85%。
截至上月还为3%至4%的每日利率涨至两位数。
在中国银行间拆借率飚升之际,甚至出现中国十大银行中有几家面临违约的传闻。
北京金融界人士23日表示:“仅从银行之间的拆借利率来看,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水平。
”中国经济因今年3月上台的新一届政府转换期风险而饱受煎熬。
新政府上台后宣布,将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从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速增长,并以内需为经济中心,而非出口。
这是为了消除金融危机后产生的中国经济泡沫,并对经济结构进行改革。
而金融市场首先受到影响。
◇游资被切断,银行“钱荒”严重中国银行之所以出现“钱荒”,是因为政府为消除信用泡沫而减少投放资金。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为维持经济增长率不断增加贷款,结果企业、家庭、政府的负债额剧增。
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比的中国负债率,从2008年的153%升至去年中期的183%。
问题是,投放的资金流入房地产等后出现泡沫,并刺激物价上涨,产生了恶性循环。
中国大陆政府为消除信用泡沫,首先切断了从香港流入的游资。
例如,中国第二金融圈的金融公司,在经手10亿美元商品的出口时,会谎报为50亿美元,并引进相当于40亿美元差额的游资,用于投机性资金。
从香港引进的游资被切断后,中国银行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加上,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传出无法结算的传闻后,银行的危机感加剧。
虽然中国银行陷入困境,但中国政府并未收手。
《人民日报》22日报道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提振经济不会靠“砸钱”,要摒弃过去靠货币信贷扩张和大规模资金投入来拉动经济的发展老路。
◇实体经济下滑更令人担忧中国政府转换期的风险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实体经济。
这是因为,虽然中国政府的新政策是以内需为主,而非出口,但由于同时展开反腐行动,出口和内需有可能同时下滑。
在中国50多家百货商店开设服装店的先进集团总经理张龙焕23日表示:“今年以来,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25%左右。
”各项统计指标也反映出中国经济的萎缩。
中国6月份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3,创9个月来的最低值,PMI低于50表明经济正在萎缩。
上月的出口增长率仅为1%。
中国国内专家预测,第一季度GDP增长率降至7.7%,到第二季度将进一步下滑。
但中国政府比起“拯救经济”,更加注重反腐败。
有消息称,中国政府将部长级除外的公务员用餐费标准限定在每顿150元人民币以下。
有分析称,随着全年达到8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公务员的办公费受到管制,全年为14%多的消费增长率将降至12%多。
◇中国经济下滑或成韩国最大利空中国经济放缓很有可能成为韩国经济的最大利空因素。
韩国去年的对中出口额为1343亿美元,超过对美国(585亿美元)和日本(387亿美元)的出口总额。
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23日表示,对以销售额为准的韩国400强制造企业中国分公司实施的下半年企业景气实查指数调查结果为90.7,远不及标准线100。
这表明不看好中国经济的韩国企业占多数。
也有些韩国企业已经受到中国中速增长的影响。
机械设备企业斗山工程机械今年第一季度在建设重型设备领域亏损近100亿韩元。
而去年第一季度却盈利1420亿韩元。
目前,位于中国山东和浙江省的挖掘机工厂今年第一季度的开工率仅为23%多,简直是处于开店休业状态。
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表示:“中国新一届政府试图完全改善中国的体质,而韩国企业却未能适应这种新氛围。


输入 : 2013-06-24 17:13  |  更新 : 2013-06-24 17:13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