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造船钢铁出口动摇 韩二十年增长模式恐告终

扈景业/金恩廷

查看韩文原文

▲随着曾经的“创汇大王”造船业的不景气,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增幅预计不到1%。
图为,全南木浦造船厂正在建造新船。
/朝鲜日报资料图


出口主导型增长模式出现时效即将结束的迹象,这可以从韩国的出口主力军——造船、石油产品、钢铁等重化学行业的出口趋于负增长的现象中看得很清楚。
这些产品属于韩国的五大出口产品,过去20多来,一直带动韩国经济高速增长。
只要世界经济好转,这些行业就可以暂时复苏。
但问题是,中长期前景并不明朗。
◇造船业发生剧变 最具戏剧性变化的行业是造船业。
造船业于1990年首次列韩国第五大出口产品,此后一直是五大出口产品之一。
但是现在已经很难像过去一样成为“创汇大王”。
达到出口顶峰的2011年出口额达565.88亿美元,占当时国内总出口额的10%以上。
但那是最后的辉煌。
去年的出口额为397.53亿美元,减少29.8%,今年前5个月又减少32.5%。
由于造船业出口如此陷入低谷,预计今年上半年出口增幅趋零。
韩国贸易协会分析室室长申承宽(音)表示:“船舶动摇了韩国出口。
”就是说,因船舶出口起伏不定,整体出口业绩也随之上下浮动。
业内人士表示:“今后船舶出口在总出口中所占比例将降至以前的一半左右。
”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洪性仁(音)表示:“即使韩国造船产业一直保持竞争力,从2014年开始到2020年为止,韩国造船部门的出口额也将降至年均300多亿美元。
”2004年至2007年造船业迎来大好景气时,得益于大量订单,韩国造船部门的出口业绩创下历史记录,而今后发生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很小。
很多人认为,虽然韩国造船企业在海洋成套设备、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特殊船舶领域依然具备世界最高竞争力,但在普通商船方面却败给中国。
石油化学和石油类产品是2009年至2011年享用“中国商机”的出口品种。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商机很难再有。
”中国政府自2010年以后结束两位数增长,而今年甚至于难以保持7.5%。
期间,中国和中东的石油化学产业致力于扩建设备,钢铁也是如此。
以去年年末为准,钢铁业全球年产能达到20亿吨。
其中,供应过剩达5.4亿吨,其中超过60%的3.3亿吨都集中在韩中日三国。
◇智能手机和汽车存在局限性最近,IT和汽车正艰难地带动韩国出口。
但该产业也难以起到可持续的“保险”作用。
IT和汽车领域的大企业以韩国生产成本和物流费增长等为由,几乎不在韩国建厂,而是不断在海外增建工厂。
现代、起亚汽车就是典型的例子。
截至2011年,现代、起亚汽车在韩国的产量高于海外产量,但到去年该比率变为49比51,首次出现逆转。
进军海外的速度高于起亚汽车的现代汽车,离开韩国的速度更快。
今年前5个月,在现代汽车的总产量中,韩国产量所占比重仅为38%,比去年同期的45%大幅下降。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韩国的汽车出口量为285万辆,而去年为318万辆,增加11.6%。
但同期,现代、起亚汽车的海外产量从116万辆增至363万辆,增至3倍以上。
现在已很难再期待汽车出口大幅增加。
三星电子的最大收入来源——手机的生产基地也正在迅速转移到越南等海外。
去年越南河内工厂的产量达1.2万部,达到庆北龟尾工厂的3倍。
其中,大部分都是高价智能手机。


输入 : 2013-06-26 17:57  |  更新 : 2013-06-26 17:57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