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国市场易进难去 撤离经须读懂

[Weekly BIZ] 中国市场咨询

朝鲜日报/撰稿朴相勋,德勤中国商务中心常务

查看韩文原文
2008年,笔者被派往中国上海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大多数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因事业环境逐渐恶化,很多企业陆续撤离中国。

因业务而见到的朴总经理也有着同样的苦恼。他在青岛经营一家规模不大的企业,因经济迅速下滑和地方政府施加的涨薪压力,正在考虑撤离问题。他说:“打算将至今为止赚到的钱都转为现金后返回韩国。好像整理过程并无问题,但也有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

中国可谓是进来容易出去难的国家。即使是毫无中国商务经验的人,至少也听过一两次这样的话。很多公司采取非法汇款、半夜逃跑等方式也与这种情况不无关系。

真的在中国不可能正常撤出事业,而且需要把赚来的钱都留在中国吗?虽然很难断言就是如此,但对于大多数韩国企业来说,这种担心很接近事实。原因有以下几种。

经济增长初期,中国政府积极招商引资。即使投资100亿韩元,相关企业代表访问中国时,甚至有警察护送和开路,而且还可以享受税制优惠。从产生利润开始可免税2年,此后3年则免税50%,提供“两年免税三年减半”的优惠。此外,还提供增值税、关税、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的各种优惠。而且对于非法行为,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相关规定有些模糊的事项,有关当局还向有利于外企的方向“大方”做出解释。



▲图为,家乐福中国上海店。《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称,世界第二大零售企业家乐福因销售额低迷,正在考虑撤离中国市场。照片=法新社
加上,韩国企业家的扭曲认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享受着有关当局的优惠政策,并与中国公务员形成不当关系的企业逐渐增多。时常贿赂并请客吃饭,与公务员称兄道弟。部分人还自信满满地说,即使展开税务调查,自己认识的公务员也会帮忙解决。

但真要离开中国时,这种有关当局的优惠和恶习就会成为企业的绊脚石。想要撤离中国,需要注销企业登记。同时还要注销税务登记,但在注销前需要确认未缴税款。实际上进入税务调查阶段。但到了这个时候,展开调查的公务员已不再是昔日“兄弟”。

中国税务公务员很了解韩国企业违反了哪些领域的税法。而且对于相关规定有些模糊的事项,也不再做有利的解释。当税务调查开始时,还禁止向国外汇款。因此,除正常交易以外的汇款,原则上一律禁止。随着税务调查时间一拖再拖和被揭发的事项逐渐增多,企业开始感到恐慌。会计和税务系统相对松散的小企业更是如此。得知相关消息的员工人心惶惶,生产效率明显下降。因此,总经理萌生逃跑的想法。

今后,还会有很多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为转移到其他国家等撤离问题而感到苦恼。如果不想像某些企业一样因时间紧迫连自己应有的东西都拿不到,有必要留有充分的时间来准备撤离工作。

首先,要确认公司是否满足外国人投资企业享受的各种优惠政策的相关条件。大部分税制优惠政策具有目的性,而且为了实现目的而附加条件。前面所说的“两年免税三年减半”的优惠,附加了企业必须经营10年以上的条件。另外,对于在解释方向上一直有些模糊的条款,有必要以更加保守的尺度重新解释。代表性例子有,固定事业场所或迁移价格相关解释。当外国投资企业、特别是韩国企业常做过的一些小违反事项,如果企业继续营业中国当局不会视为问题。但当要撤离时,必然会成为问题。例如,派驻人员的个人所得税、进口物品的海关税等。

今后中国的经营环境会持续发生变化。变化方向必然是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违法和不公正现象将逐渐减少。不但是为了顺利撤离中国,即使要持续经营,也必须进行彻底的自我检验,而且要从现在开始。这才是笑着离开中国的唯一方法。

输入 : 2013-09-14 09:21  |  更新 : 2015-03-17 19:14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