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新冠防疫措施解除后4个月的情况后,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将难以重回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中国经济的各项指标都亮起了“红灯”,例如,4月份青年(16~24岁)失业率自2018年有相关统计以来首次超过20%。
◇ 重新开放四个月交出“惨淡成绩单”
中国一季度(1~3月)经济增速为4.5%,被认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4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重新开放的效果似乎即将正式显现。
但将各项数据拆分来看,情况并不容乐观。去年4月,上海正式封城时,经济指标跌入谷底。市场普遍认为,考虑到上述基底效果,正常来讲4月的增幅应该达到极高的水平。
其中还隐藏了一项数据,那就是4月份中国进口减少了7.9%。消费如果向好,工厂运转顺利,进口应该增加才对,事实却是出现了负增长。这可以认为是人民币汇率超过心理防线“1美元=7元人民币”,投资者对中国上述经济现状做出冷静判断的结果。
◇ “经济增速或稳定在2~3%”
而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中国经济专家们的视角更加冷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是担任德国化学企业巴斯夫中国首席代表的中国通。他自供职于瑞士ABB的20世纪90年代起在中国落脚并生活至今,一直担任西方企业对华投资的咨询顾问。
5月23日离任前,他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速不得不阔别年增长4~5%的时期,稳定在2~3%”,“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可能走上与日本相似的道路。”也就是说,有可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远低于日本的情况下,重蹈类似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覆辙。
◇“依赖房地产泡沫人为造成增长的时代已落幕”
鲁奇尔·夏尔马在FT的刊文笔触更加辛辣。
他表示:“虽然华尔街分析家们营造出中国经济今年可能实现5%增长的瑰丽假象,但实际情况远比这要糟糕。”举例而言,若想取得5%的增长,企业的销售额需要实现8%以上的增长,而一季度中国企业的销售额增幅仅为1.5%。
他反问道,在消费方面,中国家庭30%的可支配收入被用来偿还房贷,而4月进口增幅为负7.9%,消费真的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吗?也就是说,他怀疑中国政府伪造数据以满足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他表示:“考虑到中国人口负增长和生产效率提升速度,别说5%了,恐怕要折半才算是恰当的潜在增速数值”,“在华尔街分析家们化身拉拉队高喊‘反弹’的过去4个月间,投资者们在中国市场损失了数千亿美元。”他负责运营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洛克菲勒资本管理公司的国际投资业务。他的指责我们很难置若罔闻。
◇“青年失业是结构性现象”
投资银行瑞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一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偏高的青年失业率并非一时的,而是结构性现象。”大学毕业生们希望在以IT、金融、通信等为中心的领域谋求高薪岗位,而中国经济无法创造这样的工作岗位。中国经济正在逐步陷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