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会是联合国内最高权威机构,可以做出有约束力的决定,由5个常任理事国(俄罗斯、美国、英国、中国、法国)和任期2年的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以上国家同意通过的“决议”一直在发挥地球村安全阀的作用。
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常任理事国之间的阵营矛盾加剧,随着不是谋求世界和平,而是谋取本国利益的行动更为露骨化,安理会内部的分裂走向了极致。安理会的决定是通过理事国之间的“共识”做出的,因此如果发生美中矛盾、俄罗斯入侵成员国(乌克兰)这样的矛盾因素,该系统必定会失效。
今年7月,每年向叙利亚内战地区居民运送联合国紧急救援物资的决议案,因俄罗斯行使否决权而告吹。有分析认为,这是因入侵乌克兰而被孤立的俄罗斯为了加强对中东盟邦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支援而在使绊子。在此前的5月,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3个国家表示赞成美国针对朝鲜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挑衅而提交的追加对朝制裁案,但由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反对而未能通过。
此前,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事态赤裸裸地暴露了安理会的无能为力。入侵后的2022年2月25日提交的谴责俄罗斯决议案、7个月后提交的谴责俄罗斯强制侵占乌克兰领土的决议案都因作为侵略当事国和常任理事国的俄罗斯行使否决权而化为泡影。此后,安理会就乌克兰问题的讨论一直在反复落空。
问题在于安理会功能的丧失很可能更加明显。有评价认为,本月13日朝鲜金正恩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首脑会谈是进一步加剧安理会分裂的因素。因为如果像预测的一样,朝鲜向俄罗斯提供武器,俄罗斯向朝鲜提供核相关技术,就意味着俄罗斯会自行解除自己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决议的核试验相关对朝制裁。一位外交消息人士称:“在常任理事国内严重分裂和对立的情况下,以安理会固有权限运作的‘超越国家主权的强行干预’在各地都遭遇了局限,这种情况可能进一步加剧。”韩国国立外交院副教授南承铉(音)说:“安理会内部意见分歧,无法达成协议,因为无法达成共识,因此很难采取任何措施。”
安理会的失效可能让人权、环境等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人类普遍问题的议题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因此,要求改善所有权利集中于5个常任理事的现有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以谋求进入常任理事国的日本、印度、德国、巴西等为中心,不断有人主张扩大常任理事国的议席数。还有人提出了大幅缩小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或将安理会的大部分权限交给联合国大会等方案。
美国也表明了改革现有体制的意向。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15日在记者会上强调了改组的必要性,她说:“美国坚决认为联合国,特别是安理会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应该是为了下一代。”但有分析认为,想实行这一点,必须经过常任理事国的批准修改宪章,因此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世宗研究所所长李相贤说:“在美国和中俄像现在这样反目的情况下,短期内很难期待就主要核心问题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