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7日,出席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北约)外长会议的立陶宛外长加布里埃柳斯·兰茨贝尔吉斯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解除了对立陶宛实施的贸易制裁。他说:“中国和立陶宛正在就恢复交流进行讨论。虽然贸易没有完全恢复,但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等的外交程序,对立陶宛的大部分经济施压措施已经解除。”据中国海关统计,截至今年10月,立陶宛对华出口同比增长53%,达到1.1亿美元,呈现恢复的趋势。中国官媒《环球时报》甚至恶语相向,称“应该像打苍蝇一样惩罚立陶宛”(2021年11月),但时隔两年后的气势彻底变弱了。
两国的矛盾爆发于两年前。与中国建交的大部分国家为了与台湾进行非正式交流,设立了充当大使馆的代表处,通常前面用首都“台北”代替“台湾(Taiwan)”。这是考虑到中国主张台湾是本国的一部分,没有使用国家名称。但2021年11月立陶宛在首都维尔纽斯设立“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后,中国对此强烈反对。因为立陶宛是欧洲国家中第一个以“台湾”而不是“台北”的名义批准设立代表处的国家。
中国开始报复说:“立陶宛要为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无视和荒唐行为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负责。”把驻立陶宛大使送回国,把中国驻立陶宛公馆降级为代表处。中国海关将立陶宛从海关计算机系统的进口对象国名单中删除,还中断了两国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在中国的全方位施压下,立陶宛丝毫没有示弱。2021年12月,驻华大使馆整个撤回本国,并呼吁欧盟(EU)联合应对中国的制裁,称中国的制裁是“违反世贸组织(WTO)规定的不正当威胁”。与台湾的关系反而得到了加强。一年后,在台湾开设了立陶宛代表部。今年1月,立陶宛议员代表团访问台湾,与领导人蔡英文会晤等,继续进行高层交流。今年9月在台南开设了台湾和立陶宛超高速激光开发中心,上个月立陶宛立法部首长、国会议长维克托丽娅·奇米莉特·尼尔森在台湾立法院(相当于国会)发表演讲。
立陶宛并非没有受到来自中国的打击。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今年6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对华出口足足减少了80%,经历了巨大的痛苦,但我们摆脱了危机。不过度依赖特定国家供应链的多元化非常重要。”但分析认为,中国在美中竞争中急需改善与欧洲的关系,在立陶宛加深和台湾的关系后,撤销了经济报复。
立陶宛经历了二战后被苏联吞并等长期被外国势力侵占的经历,在苏联时期的1990年3月宣布独立。这发展成为宣告苏联开始解体的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对苏抗争。立陶宛在苏联解体恢复主权后,加入北约和欧盟。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立陶宛积极对俄制裁并支持乌克兰。今年7月举行了韩国总统尹锡悦出席的北约首脑会议。
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强调,立陶宛没有为了让两国关系破冰而屈从于中国。在立陶宛设立的台湾代表部名称不会改变,称“台湾代表部的问题不是与中国讨论的部分”。立陶宛还从加强与台湾的经济合作中获益。美国之声电视台报道称,近两年台湾与立陶宛的贸易规模增长了50%,立陶宛IT公司Teltonika与台湾研究所签署了截至2027年使用台湾技术生产的半导体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