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流广场

育儿书不再强调牺牲 母亲幸福成新追求

宋惠真

查看韩文原文

有一五岁儿子的上班族母亲郑女士说,最近已经把家里所有的育儿书扔到垃圾箱内。
她说:“原因是这样的。
一边上班一边养孩子,每当遇到困难时就读育儿书。
但是我买的育儿书内容大多是吓唬人的。
不是说‘从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开始就要努力,孩子才能聪明’,就讲‘出生后3年内不是一直由母亲养育,孩子就不行’等等。
看了这些书,给人的感觉是上班的人没有资格养孩子,所以干脆不看了。
”自从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1907-1990年)提出所谓的“依附理论(attachment theory)”后,“0至3岁婴儿必须由生母养育”已成为现代育儿学“不可动摇的经典理论”。
不断推出强调母亲育儿的力量、作用的育儿图书也与此不无关系。
但是最近因有些书过分强调母亲育儿的作用,甚至收到了被吓住的效果,对此类书持否定态度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过分强调母亲奉献的育儿书怀孕8个月的同声传译员白女士去年读过一位大师写的畅销育儿书后,一段时间内很是纠结。
书上写“如果母亲老在外面转,会对孩子的发育有影响。
如果必须上班,就要背着孩子上班。
因这一建议受到伤害的何止是我一个人。


▲图=朝鲜日报


实际上,最近几年畅销的育儿书大部分是强调母亲的能力和奉献的。
有的书甚至提出了“333法则”,即,孩子出生后3年内每天要和孩子呆3个小时以上,最多离开孩子不能超过3天。
也有不少书上写,如果闻不到足够的母亲的体味或不能和母亲一起入睡,就会对孩子的发育有影响。
就是说,“为了孩子的幸福”需要牺牲“母亲的幸福”。
韩国职场妈妈研究所所长李秀延(音)表示:“读着这样内容的书,有时觉得‘书上是这样写的,我是干啥的呢?’继而被笼罩在自卑和不安之中。
所以讲课的时候,会告诉听课的人‘不要看太多这方面的书’。
”◇对母爱神话的质疑“反击”迹象从去年年末开始。
Wisdomhouse出版社编辑崔银河(音)表示:“最近强调母亲幸福的书越来越多。
”去年11月出版《妈妈幸福育儿》的EBS电视台编导姜英淑(音)也表示:“执笔出书是因为对一切都怨母亲或过分强调母爱的作法的反对。
是想指出只强调母亲奉献精神的煽情行为。
”本月初出版的《假如重新养育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母亲》等书的内容也大体如此。
这些书的主要内容有“母亲幸福,孩子才能幸福。
不要只热衷于育儿,首先母亲要成长起来。
不要为了做好,做过分的努力。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
”李秀延表示:“这些书的出版证明,‘幸福的母亲是好母亲,分担育儿负担的社会才是成熟的社会’的想法逐渐得到我国社会的共鸣。
”◇由虎妈转向北欧妈妈、法国妈妈改变育儿趋势的关键词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直到去年年初育儿市场的关键词还是“虎妈”。
“虎妈”泛指对孩子要求严格的母亲,最早出现在华裔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写的书中。
此后出现的关键词是不断与子女沟通的“犹太妈妈”。
但最近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北欧妈妈”、“法国妈妈”。
姜英淑介绍说:“如果说虎妈和犹太妈妈强调的是母亲个人的能力,那么北欧妈妈和法国妈妈强调的是社会共同担负起育儿的任务,追求轻松育儿、和谐生活。


输入 : 2013-05-17 11:57  |  更新 : 2013-05-17 11:57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