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国人不会写汉字羞愧了谁?

朝鲜日报中文网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并且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
汉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最为直接的载体而且在中国古代,读书识字与知书达礼是被视为一体的,是传统中国人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在中国古代书法家往往同时也是文学家。
比如:王羲之,赵孟俯,苏轼等中国古代大文豪。
自汉字产生以来,对中国周边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中国邻国的文字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无疑中国汉字的发展和传播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最近有外媒不断报道中国人辨认汉字能力在不断的下降。
这不得不引起中国人的关注和警惕。
众所周知,中国人辨认和书写汉字的能力的下降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时期的简字体的推广,造成了至今不少中国人认不得港台地区的正体字(繁体字)。
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越来越普及的计算机和网络使用,当中国人拥有了智能手机等现代电子工具后,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一笔一划的书写体中文字,到最后出现了被人所知的中文字“新文盲”。
而加速这种“文盲”的进度目前又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被无情地忽视着。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
其中与中国国内的各种标准化考试(四选一)不无关系。
尤以影响全中国莘莘学子的语文高考试题为甚。
汉字使用的选择性判断被利用得“登峰造极”;另外一个加速汉字书写衰退的原因就是过度强化了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学习而忽视了母语的学习导致中国大部分学生的母语(汉语)表达和书写能力大幅下降。
虽然目前全世界掀起学习汉语和书写汉字的热潮,但是中国国内的中国人对于汉字的掌握并不如外界所期待,这一点让有责任感的国人不禁感到汗颜。
看到来华访问的韩国人和日本人都能够对汉字有所指点迷津,我不禁在想我们的汉语教育到底出了谁的丑?中国学生的汉字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的下降难道只是个人“倦怠”母语学习的结果吗?当然不是,这与学生的家长,学生所在的学校甚至是教育当局都脱离不了干系。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和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联合主办的每年一届针对在华留学的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能力比赛节目《汉语桥》中的国外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确实让我们一部分中国人感到自愧弗如。
我们当中有些人往往把自己的学习尤其是母语学习归结为工作太忙而没有时间,这种借口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难道汉语在这些人工作中不被使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人们之所以忽视母语的学习与其自以为是不无关系。
其实母语学习也是一个终生学习的过程。
一些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其母语功底甚是了得,比如中国著名的数学大师苏步青其文学功底深厚,着有多部诗集。
我们中国人常常听人讲起“字如其人”,就是说从一个人写的文字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和内心世界,虽然有所夸大,但是文字的好坏与人的性格根据科学考证是有其紧密的相关度。
如今在中国出现的怪相就是那些“喝足了洋墨水”的“高智商”留学人员回国后却不能很好写中国字和说中国话,话里总是夹杂着各种洋文来烘托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识,这种看似高明的表演其实就是反映了对中国母语文化缺少必要的敬畏和无知所致。
近一百年来中国的积弱积贫使得国家的文字也深受其害。
但是毕竟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和平崛起,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创办的“孔子学院”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没有必要为过去一段耻辱历史而背负重担,我们反而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繁荣来带动中华文化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我们在信息和数字化时代不仅要研究如何加强中国汉字在中国国内的推广和发展同时也要继承汉字的历史传承和发扬让其在世界范围内生根发芽,让中华文化传遍天下的同时与世界各国共同享受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那才是我们今天要强调的汉字学习和正确书写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读者 季绍斌(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不代表朝鲜日报中文网观点)

输入 : 2013-08-23 14:22  |  更新 : 2013-08-23 14:22

推荐这则新闻 推荐这则新闻(4)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