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韩国的“大国礼仪”

朝鲜日报中文网/文韩国全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龙盈盈

春秋战国时期,在楚晋两国争霸性战役中,楚国大败晋国,登上霸主地位。战后楚国大臣一致向楚庄王建议收集战败晋国士兵的尸体,建造“京观”(把尸体堆积起来做成的坟墓),以此来作为战争胜利的纪念物,留给子孙后代看,借以炫耀楚国的武力,威慑诸侯。这样看似一个非常合理的建议,却被楚庄王予以拒绝。楚庄王认为发动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宣扬武功,而是为了阻止暴力,并提出了著名的“止戈为武”论。他对大臣说晋国阵亡士兵是为国而死,怎么能拿他们的尸体来建造“京观”,炫耀楚国武力呢?于是下令将战死士兵的尸体妥加埋葬,并在黄河边上祭祀河神,就班师回国了。楚庄王这一仁义的举动收获了中原各诸侯国的一致赞誉,孔子盛赞楚庄王是春秋时期罕见的几乎各方面都符合儒家理想的君主。一直不被中原文明所接收,被当作蛮夷的楚国,到了楚庄王这里,终于收获了中原国家的肯定,走进了中原文明圈里,成为最强大的国家,楚庄王也因此成为一代霸主。楚庄王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国家想要成为领导者,不在于国库堆积金银的高度,也不在于宝剑的力度,而在于文化的厚度。这也是为什么周王室能统领诸侯,屹立几百年不倒的原因,因为它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位于亚洲东北一角的韩国,其国土面积不过9万多平方公里。单从面积上来讲,是名符其实的小国。但这次韩国归还在韩国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人的遗骸这一举动,让中国乃至全世界看到了韩国讲仁义,重人道的“大国礼仪”。韩国国防部官员表示:“希望中国军人回到故乡后,他们心中对没有战争和平世界的梦想能够升华成韩半岛,东北亚地区乃至人类共同的和平精神。”这样的期望不正是和楚庄王提出的“止戈为武”的观点恰相吻合吗?人类世界发动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侵略与破坏,而是为了防暴与和平。 对韩国来说,中国军是导致自己国家分裂的敌对分子,理应毫不留情,但韩国在关键时候做出了和楚国一样的举动,优待敌国士兵,将他们妥加安葬,并在战争过去61年后的今天,以军人的最高礼仪护送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无疑显示的是一种非凡的大国气度,一种懂得遵守仪礼、尊重他人、敬畏生命的“大国仪礼”,更是一种深厚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文化的体现。

时至今日,祖国分裂问题是埋葬在韩半岛人心中的伤痛,祖国统一问题是所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的热切期盼。面对南北长期的军事对立及双方巨大的经济差距,任何一方想要用军事或者经济手段来达到统一的目的显然是非常困难的。而文化犹如一个鼎,能承载千金的重量,托起韩国乃至整个半岛的希望。 正如前所说,周王室能领导诸侯各国,屹立几百年而不倒,不在于它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而在于它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我本无意拿现代韩国和古代楚国相比,而去揣度韩国在返还中国军人遗骸的行动中带有何种政治目的。只是单纯从事件上来看,韩国显示的是自己仁、义、礼、智的大国胸怀,收获的是世界各国对韩国的尊敬与称赞。但愿韩半岛的未来,能在礼仪文化的引导中迈向和平。

(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不代表朝鲜日报中文网观点)

输入 : 2014-04-02 16:26  |  更新 : 2015-02-02 13:35

推荐这则新闻 推荐这则新闻(12)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