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晚的农地改革是二战后自由阵营和共产主义对决催生出来的。朝鲜1946年率先进行了社会主义方式的“无偿没收、无偿分配”农地改革。虽然嘴上说是无偿分配的,但朝鲜农民并没有所有权。李承晚的口头禅是:“想阻止共产党,必须尽快进行农地改革。”1950年3月,《农地改革法》颁布,地主获得平均产量150%的补偿,农民5年里分期偿还相同的数量。与朝鲜不同,韩国农民拥有农地的所有权,为带来大韩民国繁荣的私有财产制奠定了基础。
▶由于农地改革,农民每年可以自由处理约478万石粮食,他们子女们可以上学了。1945年为136万人的小学生人数在1955年翻了一番,达到287万人。中学生人数增加了8.4倍,大学生人数增加了10倍左右。由于教育机构不适用农地改革,地主们成立了私学财团。私立中学1943年为39所,1953年增至246所,私立大学从10所增至49所。随着农地改革与义务教育强化政策相辅相成,形成了划时代的人力资本积累。
▶农地改革当时,地主们以交出拥有的田地为条件,从政府那里拿到了地价证券,而3个月后就爆发了战争。在超过10000%的超通货膨胀之下,地主们在地价证券价值下降后,卖掉地价证券当做生活费。新兴企业家们购买并囤积了土地。三养、斗山、鲜京、韩国火药用地价证券购买了日本帝国主义留下的资产或企业。虽然不是有意的,但农地改革还更替了产业的主体势力。
▶很多分析认为,二战后具有相似出发点的韩国和菲律宾,命运之所以各不相同,是因为地主势力的牵制导致菲律宾农地改革失败。韩国前总统卢武铉2004年巡访南美时,将李承晚的土地改革评价为“划时代的改变历史的事件”。作为李承晚的功绩,不能不提到自由民主建国、战胜6.25南侵、韩美同盟和农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