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大科技公司间的AI竞争正呈现出国家间代理人战争的态势。主要国家都在倾尽全力开发所谓的“主权(sovereign)AI”,即本国AI模型。不过是因为现代科技产业具有人才、资金集中在民间的特性,表面上是企业在冲锋陷阵罢了。美国自不必多言,法国的Mistral、日本的Sakana AI、加拿大的Cohere、德国的Nextcloud等都是获得政府全方位支持开发的本国AI模型。
而各国拼命开发“主权AI”的原因主要有2个。首先是经济层面。不少人对开发“主权AI”持怀疑态度,认为投入数千亿的资金与美国竞争毫无胜算。引进大科技公司的AI模型加以改良更为可行。如果只看数字,这套理论无懈可击。20多年前的欧洲也是这么做的。当雅虎、谷歌、Facebook等美国的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席卷全球时,欧洲以资金和技术不足为由直接弃赛。最终的结果人尽皆知。但靠Daum、NAVER等平台扛下来的韩国,得以拓展出电商、游戏、网漫等IT生态。如果当时韩国做出和欧洲一样的判断,便不会有今天的“板桥”。
但在AI专家们看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军事、安保层面。美国以“可能转做军用”为由禁止对华出口最尖端芯片和AI模型,并未单纯找借口。这方面原因就美国而言更加迫切。传闻AI与国防领域的结合程度早已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乌克兰战场上的AI无人机不过是前菜。AI可以分析海量影响战略、战术的数据,给出作战方案。在围棋棋盘上,AI已经超越了人类,战争又会如何呢?
美国将AI视为与实际核武器同等重要的军事战略资产。2024年,美国成立了一个名为“人工智能快速能力中心”(AI Rapid Capabilities Cell)的组织,旨在将AI应用于所有国防领域。但没有自主AI模型的国家若想将AI运用于军事势必会存在局限性。一位科技业界人士称:“如果因为美国军队是世界最强,就将本国国防完全托付给美军,结局不是显而易见吗?”甚至有分析指出,正如当前国际秩序以拥核国和非拥核国来划分一样,日后拥有多强大的“主权AI”完全有可能改变国家间的力量均衡。也就是说,未来在国际社会,拥有“主权AI”的国家和没有的国家受到的待遇可能会截然不同。
目前,正在开发称得上是韩国“主权AI”模型的企业有NAVER和LG。考虑到资源问题,将此事交给个别企业完成并不现实。应在国家层面建设大规模AI数据中心,开发主权AI,供政府和企业使用。据说韩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方向固然重要,但现在更要紧的是拿出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