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插图=李撤元
▶在犯罪心理学中,有一个“破窗理论”。1982年发布的该理论称,如果在城市边缘地区,有房屋窗户破碎却置之不理,行人会认为房屋被遗弃,并投掷石头将其他窗户也全部砸破。也就是说,不能放任微小的无序和轻微的犯罪,可见管理和查处的重要性。
▶但靠公权力管理一切无序和犯罪存在局限。因此“假公权力”随之诞生。以预防交通事故的名义,在全国道路各处设置的“模型警车”就是其中之一。6年前,庆尚南道金海中部警察署在公园和小巷等3处设置了防范用巡逻车模型。同一时期,忠南地区也在交通事故频发地段设置了名为“警察等高人形立牌”的模型警察。2000年代,全国主要道路上还曾安装过“假无人查处摄像头”。但招致了“欺骗国民”的谴责,警方道歉并拆除了约2400个“假摄像头”。
▶最近又出现了进化形态的“假警察”。2024年10月,首尔中部警察署在辖区一处公园设置了“3D全息照片警察”。每隔2分钟,身着警服的全息照片警察出现并说:“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警察会立即出动。此处安装有监控”,说完后消失。对比设置前,公园半径内的杀人、盗窃、暴力等5大犯罪案发率下降了约22%,效果满分。中部警察署正考虑进一步增加设置地点。
▶这种效果能持续多久我们不得而知。罪犯一旦对全息照片警察从恐惧变成熟悉,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但其意义在于能够传递出公权力在监督的信号。多年前,一场飓风席卷美国后,抢劫犯横行。监视和管制失效,压抑的恶就会显露。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话题,但为了预防犯罪,必须做罪犯的邪恶本性随时可能暴露的最坏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