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半岛

在中国萎缩的韩国…倒退到30年前水平

去年中国进口韩国产品的比重降至6%左右…每年都在下降

赵宰希 朝鲜日报记者

查看韩文原文
▲ 调查显示,去年韩国在中国进口市场所占的比例将至6%左右。图为25日下午,釜山港神仙台码头正在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
调查显示,去年韩国在中国进口市场所占的比例降至6%左右。这是韩中建交第二年的1993年(5.2%)以后30年来的最低值。在中国的各进口国排名中,韩国降至第三位。这意味着随着韩国产品在中国市场失去竞争力,中国不再购买韩国产品,处于韩国对华出口低迷的现状。去年对华贸易逆差突破了历史最高值的180亿美元(约24万亿韩元)。这是美中贸易矛盾引发的供应链大转变和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上升相结合的结果。

韩国贸易协会28日披露,中国去年从韩国进口了价值1625亿美元(约217万亿韩元)的产品,比前一年减少18.8%,占中国总进口额的6.3%。在中国的各进口国排名中,韩国从第二位跌至第三位,排在台湾(7.8%)和美国(6.5%)后面。随着韩国出口中间产品,中国加工后作为成品进行销售的国际分工结构崩溃,石油化学、钢铁、石油产品等韩国主力出口产品失去了立足之地,“韩国制造”在中国市场的地位降低。

在中国在大部分产品上具备产品竞争力,提高了自给率的情况下,去年作为韩国出口支柱的半导体经济萎靡不振,在中国进口市场占有率跌破了7%。韩国2013-2019年连续7年保持着中国最大进口国的地位。但韩国产智能手机、汽车、显示器等逐渐被挤出中国市场,份额在2017年为9.9%,2019年为8.4%,2022年为7.4%,逐年下降。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院长赵相贤(音)表示:“韩中贸易结构进入了激烈的竞争关系,在对新增长产业进行集中投资的同时,急需制定攻占中国内需市场的战略。”

▲ 图片 = 郑仁盛
中国从2010年代中期开始推出“中国制造2025”,扶持制造业,结果表明,除尖端半导体和部分显示器产品外,韩国产品几乎没有有竞争力。代表性的中间产品石油化学产品,随着中间原料或基础油等通用产品在中国的自给率提高到90%以上,2013年达到235亿美元(约31万亿韩元)的对华出口额去年将至170亿美元。新冠疫情之前,中国的自给率仅为60%,但随着几年来不断增产,不再购买韩国产。

B2C(企业对消费者)产品也曾经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但在化妆品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去年出口额为709亿美元,曾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的汽车在中国市场也只卖出了3亿美元。被誉为新饭碗的二次电池,韩国从中国进口了83亿美元,是出口额(5亿美元)的16倍以上。

在竞争力持续减弱的情况下,去年随着新冠大流行时期剧增的全球IT需求也出现冻结,作为对华出口支柱的半导体大幅减少。去年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为361亿美元,比前一年锐减30.6%。受半导体销量锐减的冲击,中国从韩国的进口额从2022年的2002亿美元降至去年的1625亿美元,减少了18.8%。

有人呼吁,要保持中国企业需求集中的存储芯片等的竞争力,培育在中国内需市场也能具有竞争力的新产业。作为占韩国总出口额近20%的最大出口对象,韩国无法立即放弃经济增长率达到5%的中国市场。产业研究院室长朴成根(音)表示:“今年半导体经济复苏是有希望的。在美中争霸中,首先需要制定战略维持韩国在占优势的半导体方面的领先差距,即使采取去中国战略,也不能回避中国市场。”

输入 : 2024-01-29 10:04  |  更新 : 2024-01-29 11:12

朝鮮日報中文版 cn.chosun.com
本文版权归朝鲜日报网所有, 对于抄袭者将采取法律措施应对

TOP